前情提要
由於過去兩年都在做軍艦 簡直是大造艦 近來告一段落 就來建造塵封一段時間的自走砲吧
還是給大家看看說明書 要知道 我花了2240建置田宮組件 豐富的說明書以及背景資料是應該的
戰鷹的750元 加上出廠日差了十年 現在要見真章了
我這次的做法是先做砲身本體 這個是田宮的 既然高價位 他包裝完善 零件保持田宮一貫人性化作風 盡量同步驟的組件會在同一個塑膠框內
但是這門砲有點意見 因為它使用有夠小的螺絲當作搖臂結構 不知道幹嘛要別出心裁 就意義上講沒差 而且 她居然把砲座簡化
變成一個粗柱直接插進車身 這也太遜了吧
另外我買的金屬巨砲車工精緻 價格也不貴 算是良好的配菜 還有金屬砲彈 建議買進 不過原本塑膠的砲管也蠻圓直的 沒有膛線就是了
這金屬砲管看起來好像預備砲管 真有臨場感 田宮產品不消說 密合一流 這組應該是重點作品 更不用說了
我比較的做法是 田宮做完 立刻開作戰鷹的同樣部位 這樣不管是組裝度 零件分布合理性 比例 手感 爽度等都可以直接對照 簡直像是美食評鑑!!
戰鷹是我們國人的廠商 老闆也都是見過的 但是做模型市場小 利潤少 加上處在台灣 戰鷹真可說是台灣之光 但是消費者才不管你
東西差 幾百塊也覺得貴 對你印象一壞 再也不買單了 我戰鷹的產品實在不多 只做過一個探照燈而已 但這次製作了他們的M40
真的給與大大的讚揚 雖然說明書頗寒嗆的 但是不管是零件的結合度 合理性 還有重現程度 真的不比田宮差
你看看 光是把砲身做完 田宮與戰鷹同樣就占一個框而已 乾淨俐落 而且 我發現一個很重要的事實 田宮和戰鷹零件開模方式和位置布置很相像
戰鷹還把砲座完整呈現 田宮那個偷吃步完全不行 想到戰鷹設計師在艱困環境下畫設計圖 田宮在冷氣間大廠房 還晚了十年才推出的大作
居然給我的體驗比戰鷹好不了多少 最多就是戰鷹零件號碼比較淺看不清楚 如此而已
上方是田宮 下是戰鷹 田宮的砲栓砲尾較精細 但是戰鷹的也不差 因為這砲好考據 所以該有的零件都不敢偷
身價差三倍的傑作我先評鑑砲身 接下來車體也要製作看看了
趁勝追擊 先製作戰鷹的車體 主體組合密合度還ok
再來就有點苦惱了 連續的感覺戰鷹在車體上為了追求精密 完美 重現 而不體貼製作者的問題 比如說這個潛望蓋 他是用整個透明件
這樣怎麼遮蓋啊 要花好大工夫 而且那形狀曲面根本很難整理啊
比較田宮的 雖然製作成本高 但是他用簡單的分件處理 簡便很多
接下來是戰鷹這組套件最大的致命傷 它的懸吊 要做到像真 可動 但越是因為如此 細節過多 承受力量部件還是用射出 所以事倍功半
懸吊可動式 但是啟動輪履帶等都必須固定 這幾組汽缸歪七扭八 讓我製作時的心情變得暴躁 真不是愉快的經驗
相對田宮製品 雖然大部分都是一體成形 但對於製作上便利度 視覺上也沒有太多減損 又省開模成本
另外 所附的一條式履帶 戰鷹的竟然過長 田宮的就是剛剛好 果然技術是有差的 畢竟你懸吊都是不能定位 相對履帶的長度怎麼能用固定的來對應呢
還有莫名的地方也能看出差異 戰鷹居然多了一個這個引擎蓋零件 太扯了 這樣成本多多啊 還有 細節的網蓋做的很精細 旁邊設出道邊框大到翻
這樣怎麼整形 切下來能不傷到零件都要大費周章 實在太過粗魯 不體貼
還有因為他的砲管不是一體的 是前金屬後塑膠 所以看起來總有點下垂 後面的活動委們也很難做到活動 因為她居然用塑膠極小的零件 組合起來要做
卡榫 哈哈哈 只能黏死 不然用顯微鏡組起來 零件一動還是崩 天才設計師 到底你是誰????
不管如何 還是製作完成 出場 這自走榴彈砲 M40看起來氣勢很強 不愧是二戰美軍最後的火砲王牌
回到田宮的車體 畢竟是大廠家 首重製作感受 由於M40的車體零件附加很多 所以都很繁瑣 但之前戰鷹我已經摸過一遍
所以田宮做來駕輕就熟 很快就搞定 體驗蠻愉快的
後來發現 一開始覺得田宮砲下面一根霸粗棒不擬真 很醜 但實際用起來 的確必須這樣 不然模型根本無法轉動 田宮使用很多複合材料
增加成本與製作難度 但是效果不錯 後面的活動尾門看起來精密 有價值
一組兩千多元的田宮大作 完成
完成了這兩年前買的M40自走榴彈砲 當初是玩大東亞興亡史覺得這砲車有趣 但實際上美軍掌握空優 不是很重視砲兵
看到那時候田宮的大作 那盒繪精美 吸引人就買了 沒想到小小兵居然關了 無法想像啊 連續兩年模型店都沒了 高老闆你要撐下去
我也買了戰鷹的M40來做比較 還是想支持本土廠商 雖然戰鷹的分模以及組裝有地方太過繁複 不體貼 但是就價位以及市場 資源看來
實在值得讚賞 尤其他的出品比田宮還要早十年 這實在是個奇蹟
歲月就這樣流逝 想必戰鷹的M40慢慢地從市場上消失 就像我的模型老店時光 一去不回 所以與其嫌製作體驗不佳 更該珍惜這種時光
有花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