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吃過的建中後門林家乾麵 怎麼會呢 20多年前的記憶 到現在才核實 有趣的計價 有零頭 當年很多歐吉桑
把椅凳當桌子蹲著吃 現在我變成歐吉桑 那些學生排隊買漢堡 很難想像高中生坐在這吃早餐 我也是40歲了才能來呢
又到研訓院休閒了 第一年是nick abby一起來 去年上完課到烏來 今年一下又到了
2015-2016過得很快 無縡渣 2017希望也是如此
好奇怪 明明是親眼看到的 要是不記錄起來 就什麼都沒有了 照起來 隨時可以看 只不過有阿嬤會想看自己18歲豐滿的胸部嗎?
如果明年還能來 那就萬幸了 只是 總有一年開始不會再來的
她穿著筆挺的鐵灰色套裝 緊身 裙子短到大腿一半 直挺挺地站在這裡
東豐街的泰美泰國菜 一開始就和旺旺來吃過 這麼多年居然有做出口碑
louie夫婦每次都愛請客
有事沒事就喜歡到小市場 相信老闆一開始覺得奇怪 久了也習慣了吧 誰像我坐來下點餐 吃 走 不到30分鐘呢
這邊有可愛的 有刺青的 會抽菸的可愛妹妹 不過我急忙要走的原因是要趕回家看樹屋大師 至少也要看到輪轉笑料多吧
這樣的美夜景 我一個人獨享 騎個機車 從信義區到碇內25公里 繞平溪回家裡要40公里 電視沒得看了
愷基訂了全家福合照組 很棒喔
這天我們要慶祝兩個爸爸的生日 來到了仁愛路圓環的春申食府 以前經過太多次了 又是因為看了李老師的blog讓我對他重拾信心
還有停車位喔 消費可以扣抵一小時 這地方有地方停車就萬幸了
不過到這種餐廳點菜也蠻重要的 畢竟是江浙館 但是現在台灣又南北合 說實在廚師也兼作南北 在這裡點蒼蠅頭是也無所謂
不過何必呢 先點肴肉和烤麩當前菜頂一下
小時候看到肴肉覺得好可怕 肥肉就這樣坦蕩蕩表現 就算是果凍也不能是鹹的啊
這裡的肴肉精瘦的 外面的凍晶瑩 烤麩有點溫溫的 汁蠻多的 還有點金針 毛豆 木耳點綴
上次去開開看阿姑看到清炒河蝦想吃 這裡就點一下 價位當然高一點 但是豌豆不是那種圓滾滾的冷凍蔬菜 而是真的豌豆莢剝出來的
鮮貨 光是這盤就要多少尾蝦子呢 這樣的價位500以內算是實惠了 開開看一盤200多我覺得就是做善事了
我覺得做的很棒的 令我印象深刻的 就是這菜飯了 說道好吃的菜飯還真少 隆記的軟爛 開開看的放電鍋裡
上海虹口路邊的大鍋炒看起來就很誘人 這春申的菜飯或許不道地 但是非常好吃 她是用鍋巴式的作法 用惼的
還真厲害 而且直接把焦的那面翻出來直接見客 真不害臊!!
雪菜百頁當然都有一定水準 不過百頁應該再翻得鬆一點 好多都擠在一起分不開了 變成吃豆乾啦
菜飯好吃
我們有預訂一隻烤鴨 雖然說烤鴨當年也是從南京跑去北平的 不過唐魯孫有說台灣天氣潮濕 烤鴨難做的好吃 又說當年一隻烤鴨
價值好比一桌酒席 我們今天有幸可以一起吃隻烤鴨 簡直是5000年來最幸福快樂的日子了 不過這春申菜色雖然不錯
但服務還是要再加強 老一輩的服務媽媽能夠罩得住場子 但是人力有限 菜的就慘了 我們請她的事情她都做不到
催個菜可能也叫不動 又被使來喚去 這個片烤鴨是個露臉的大事啊 師傅既然要展現功夫了 當然應該大大的告訴賓客
讓大家來看啊 結果他是靜悄悄地走到桌子旁邊 默默的片起鴨來 弄一下 一句話都沒有 又走了 那你幹嘛不在廚房裡做?
我還不知道你片完鴨那盤鴨肉是不是要端到我們這呢
片皮功夫還是不錯的 有很多片是只有皮 但是也留幾片是皮肉都有 因為我點兩吃 所以有一部分的肉拿去炒韭黃了
兩大盤的鴨肉上桌 果然是夠抵一桌酒席啊 賣像很好 很多人都有點
這樣皮肉分明 不管是包進鴨餅或是單吃 都是中國人最高的滿足 當然吃個幾片就夠了 覺得很油
是一種奢侈的負擔
鴨絲韭黃是最後才上 生意不錯 動作就慢了點
鮮肉小籠包也不錯 可是容易破皮 需要改進
醃篤鮮大家不常喝 難得大場面才會出現 金華火腿和五花肉合燉 有股傳統的油耗味 能夠接受那吃江浙菜沒問題了
流沙包裡面是純正的鴨黃 不過蒸個包子等我們等30分鐘 也太誇張
快樂的一天 很值得紀念!!!!!!!!